
2018年3月15日
人權
聯合國婦女署 、 難民署和兒童基金會今天呼籲國際社會做出更多努力,消除國籍法中的性別不平等。 這三家機構指出,國籍法中的性別不平等是造成無國籍狀態的關鍵原因之一。
在全球有25個國家,婦女在國籍法中不能與男性平等享有將自身國籍賦予子女的權利。 在超過50個國家,婦女不能與男性一樣享有獲得、改變或保留自身國籍的權利。 這些歧視女性的法律導致了大量的侵犯人權行為。
國籍法中對婦女的歧視對她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是引發無國籍狀態的主要原因之一。 無國籍是指一個人不被任何國家的法律承認為公民。 無國籍者無法享有諸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工作或參加政治活動等基本人權。
國籍法中的性別歧視也會帶來性別暴力,影響家庭團聚,並且常常與社會邊緣化和精神困擾聯繫在一起。 這樣的法律和做法違反了一系列國際公約、協定和建議。
不過,改革相關法律的動力正在增強,僅在2017年,馬達加斯加和塞拉利昂就改革了各自的國籍法,允許女性將國籍賦予子女。 在最近的15年中,還有15個其他國家進行了類似改革。
婦女署、難民署和兒基會正在加倍努力,力爭在2024年結束無國籍狀態,讓全世界的婦女和兒童,都不會再因為國籍法中的性別歧視而無法享有基本人權。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