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3月5日
經濟發展
糧農組織在今天發布的《作物前景和糧食形勢》報告中指出,全球糧食不安全水平持續保持高位,主要原因是衝突和有害的氣候衝擊造成損失,尤其是在東非和近東國家。
報告顯示,有37個國家需要外部糧食援助,與三個月前的情況相同。
其中,包括布隆迪、也門在內的16個國家出現高飢餓率的直接原因是內戰和不安全。 衝突使數百萬人流離失所,阻礙農業活動,並且在很多情況下大幅推升了基本糧食價格。 2017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通貨膨脹水平增長了兩倍多,年通貨膨脹率達42%。
同時,降雨不足和不規律也對非洲南部和東部的糧食安全狀況造成越來越大的威脅,當地很多農村家庭已連續遭遇四個受到干旱影響的農業季節。
報告指出,2017年非洲穀物總產量出現反彈,主要是因為南非的穀物產量繼2016年大幅減少後獲得強勁增長。
然而,東非的穀物產量下降了7.2%,導致多個國家所受壓力上升。 報告警告稱,在剛剛結束的冬季收穫季節,肯尼亞東南部、坦桑尼亞東北部以及索馬里南部的穀物收成預計低於平均值。 南蘇丹2017年種植季的預期穀物產量處於2013年末衝突開始以來的最低水平。
報告表示,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部分地區的干旱情況已得到緩解,但仍不足以完全抵消累積下來的土壤濕度赤字。 草場的供應量仍然低於平均值,家畜的身體狀況總體較差。
報告指出,馬達加斯加南部的季節性降雨不利於農業生產,預計將導致2018年農作物產量進一步下跌。 加上大米價格達到歷史性高位,將給糧食安全形勢帶來額外壓力。
糧農組織在上週發布的特別警示中提到,在非洲南部,穀物產量預計較2017年的歷史高位有所下跌,這加劇了對糧食安全的擔憂。
Photo:一名女孩穿過緬甸實皆省的荒蕪農田。 洪水掩埋了寶貴肥沃的土壤,使其變得堅硬並且裂開,從而使土地耕作變得更加困難和成本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