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人權專家:羅興亞難民返回條件尚不成熟緬甸其他少數民族也在遭受同樣壓迫

2018年2月1日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任命的緬甸問題特別報告員李亮喜(Yanghee Lee)2月1日在韓國首都首爾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目前在孟加拉國尋求避難的羅興亞難民返回緬甸的條件尚不成熟。 她同時表示,除了若開邦的羅興亞人以外,居住在緬甸其它地區的其它一些少數民族長期以來也遭到相同的歧視和壓迫,但國際社會對此卻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

李亮喜剛剛結束對孟加拉國和泰國的訪問,以了解羅興亞人的處境和緬甸其它人權問題的狀況。 緬甸政府在此之前曾宣布李亮喜在緬甸問題上存在偏見,因此不再與其合作,也不再允許她進入緬甸就該國人權問題進行訪問。

李亮喜在漢城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緬甸政府所聲稱開展的軍事或安全行動實際上是針對少數民族採取的壓迫、侵略和侵犯人權的既定政策。 最近所報導的針對平民和其住房以及宗教場所的攻擊、強迫流離失所和遷移、焚毀村莊、奪取土地、性暴力、任意逮捕和拘禁、酷刑和強迫失踪等等多少年來一直是軍隊和安全部隊受到指稱的常態行為。

李亮喜表示,在國際社會對若開邦羅興亞人的處境給予高度關注的同時,在緬甸人們卻對此有一種令人悲哀的“習以為常”的感覺。 她表示,在2016年10月9日和2017年8月25日的攻擊事件發生之前,人們也曾目睹過針對羅興亞人的攻擊,雖然規模程度要低於這兩次襲擊。

李亮喜表示,其他少數民族,無論是克欽、克倫,還是撣族人,都不斷地在告訴她,幾十年來,他們一直在蒙受緬甸軍隊相同的令人恐怖的侵犯人權行為,而且這種行為一直延續至今。

李亮喜說,在泰國,不同少數民族的代表向她表示,在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在若開邦所發生的暴行的同時,可能可以被界定為戰爭罪行的暴行也在撣邦和克欽邦進行,但國際社會卻連一點非議都沒有。

李亮喜表示,現在的文人政府未能開啟一個開放和透明的新時代,相反在在秉承過去的壓迫性做法。

李亮喜再次強調,為了使在孟加拉國尋求避難的羅興亞難民以一種自願、安全、有尊嚴和持續的方式返回緬甸,就必須要將其視為平等的公民,使其享有同等的權利。

李亮喜曾經與緬甸進行合作和接觸,並與緬甸政府保持著相互尊重的關係。 但緬甸政府去年12月通知她,在其任期內將不與其合作,也不會允許其進入該國。 緬甸政府聲稱,她在去年7月訪問該國後發表的聲明是有偏見和不公正的。

李亮喜原定今年一月份訪問緬甸,評估該國人權狀況,包括若開邦羅興亞穆斯林人權受到侵犯的情況,由於不能前往緬甸,她只能前往孟加拉國和泰國收集相關情況。
根據任務規定,特別報告員應每年兩次訪問緬甸,以便向人權理事會和聯合國大會報告。 自2014年6月任職以來,李亮喜曾六次訪問緬甸。

位於緬甸西部的若開邦居住著大量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他們長期在緬甸遭受系統性的歧視,甚至沒有國民身分。 由此,羅興亞人與當地的若開族人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張,並反復引發族裔暴力。 去年8月25日,據稱若開邦北部30個警察站及警察總部遭到武裝分子襲擊後,緬甸安全部隊發動了“清剿行動”,導致大約60多萬羅興亞人逃離家園,在孟加拉國避難。 羅興亞人流動的速度和規模使其成為了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難民危機和一個重大的人道主義緊急情況。

圖片:聯合國緬甸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李亮喜。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