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時間: 18:18 2015年08月15日星期六
台北
在台灣,2015年8月15號這一天是“終戰和平70週年紀念日”。這一天,台灣30多個公民團體聯合舉行了終戰和平宣言暨紀念活動,紀念在二戰中喪失生命的台灣人,並呼籲維持台海兩岸之間有尊嚴的和平、亞洲地區有公義的和平,以及全球範圍內永續的和平。
70年前,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中午12點,日本天皇裕仁宣讀了日本投降《終戰詔書》,標誌著曠日持久、死傷成百上千萬軍人和平民的一場戰爭的結束。
台灣教授協會負責人陳俐甫說,今年是二戰結束七十年,但台灣人民在二戰期間的經歷卻一直沒有機會得到訴說,埋骨異鄉的台籍日本兵及其家屬也沒有得到恰當的安慰,而年輕一代人對台灣在二戰期間的經歷,似乎也一無所悉;另外,台灣更沒有因為二戰的結束而得到和平,反而被捲入新的戰爭,進入新的獨裁體制,並因此而影響到台灣社會的民主化。
台灣教授協會負責人陳俐甫說:“從70年前的8月15日開始,到現在為止,台灣都沒有辦法免除於戰爭的恐懼,而且中間還發生過很多的戰爭,所以裕仁天皇的玉音發送並沒有給台灣帶來真正的和平。”
陳俐甫說,台灣被日本殖民51年,二戰期間,被徵召參戰的約20萬人,其中3萬人戰死沙場。但是他說,這些人在台灣歷史中似乎從未存在過,被政府遺忘,被很多人遺忘。他敦促政府要承認這些台灣人在歷史中的作用。
曾經在台灣高雄日本海軍中當兵的陳金村回憶起當年的戰爭,仍然心有餘悸。耄耋之年的他希望世界上不再有任何戰爭。他說:“希望將來不要有這種戰爭了,因為戰爭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犧牲的很多人,他們得到了什麼?尤其是我們台灣人去當兵,當日本兵更不要談。不曉得為誰在犧牲,都搞不清楚。希望將來不要再有戰爭。”
90歲的廖淑霞女士1944年在上海當戰地護士。她目睹了戰爭的殘酷和無情,希望後人能永遠不要忘記這場戰爭。她說:“歷史可以原諒,但不能扭曲,這要讓下一代知道。”
這次“台灣八一五和平宣言暨紀念儀式活動”,由三十多個公民團體共同發起。期間,與會人士分別以台語、客家話、普通話、阿美語、日語和英語等六種語言宣讀了“台灣八一五終戰和平宣言”。
宣言呼籲:維持台海有尊嚴的和平,期待亞洲有公義的和平,希望全球人類永續的和平。
這次“八一五終戰和平紀念儀式“在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前的廣場舉行,由台灣教授協會等30多個社會團體共同發起。會議的組織者呼籲台灣政府為台灣在二戰時期的所有受難者立碑,重現台灣在二戰期間的歷史,建立台灣人自身的二戰觀點,並反省台灣在東亞的公義與和平之角色,自我警惕,勿重蹈覆轍,勿使悲劇再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