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7 月 2 日
聯合國糧農組織今天表示,非洲豬瘟在東亞和東南亞迅速蔓延,導致數百萬隻生豬被撲殺,受影響國家的糧食安全和以養豬為生計的家庭也面臨威脅。
非洲豬瘟是一種影響豬的病毒性傳染疾病,會引起高燒、內出血,由於還沒有疫苗和其他治療方法,這種疾病可在一周內導致100%的受感染動物死亡。該疾病可能通過與受到感染的家養豬或野豬直接或間接的接觸進行傳播,可以在各種環境以及一系列生豬產品中存在很長時間。
糧農組織表示,非洲豬瘟疫情蔓延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亞洲地區普遍進行小規模養殖。在越南,小規模生產者占全國豬肉生產的50%,在柬埔寨和老撾達到了約80%。小規模生產者通常給豬餵食殘羹剩飯或未煮過的有機垃圾,其中可能存在病毒。此外,地區內的豬肉產品貿易也是導致疫情蔓延的原因之一。
糧農組織表示,非洲豬瘟對亞洲豬肉生產的影響目前還不確定。該組織預計中國、越南、柬埔寨、老撾、朝鮮等受影響國家2019年的豬肉產量預計將比2018年下降至少10%,這也導致豬肉價格上漲。
糧農組織表示,國際市場也對非洲豬瘟造成的影響表示擔憂,並部分反映了該疫情對豬肉供應造成的風險,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顯示豬肉價格在今年2月至5月期間迅速上漲。
糧農組織表示,非洲豬瘟還影響了亞洲數百萬以養豬為生計的家庭,尤其是對弱勢的小農業者造成影響,因為他們通常缺乏專業知識和資金來保護自己的豬群免受疾病影響。
2018年8月中國首次報告了非洲豬瘟疫情。中國農業農村部資料顯示,截至今年4月22日,共發生129起非洲豬瘟疫情,累計撲殺生豬達100多萬隻。
中國農業農村部今年4月表示,今年以來,由於各地大力加強非洲豬瘟疫情的排查、果斷處置疫情、加強重點環節管控、及時公佈情況,目前疫情發生勢頭趨緩。中國各地加快疫情確診實驗室建設,完成首批11個快速檢測試劑篩選,為快速診斷提供了條件;疫情發生省份都組建了省部聯合工作組和疫情流行病調查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