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9日
- 歐洲太空總署的 PLATO 太空望遠鏡計畫於 2026 年底發射,並於 2027 年開始搜尋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類地行星。
 - 該望遠鏡的光學平台及其 26 台攝影機現已整合到太空船的服務艙中——只需添加太陽能電池板。
 - 德國在PLATO的建造、任務的運作以及數據分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重點:太空旅行、太空探索、系外行星
 
+++2025 年 10 月 9 日更新+++
PLATO太空望遠鏡現已完全組裝完畢。在歐空局位於荷蘭的測試中心ESTEC,太陽能電池板和隔熱罩系統已安裝到太空船上,目前太空船由有效載荷艙和服務艙組成。這兩個組件對於儀器的供電和溫度調節至關重要,使PLATO能夠從2027年開始在150萬公里外搜尋類地系外行星。在太陽能板成功部署測試後,PLATO團隊也在模擬陽光下測試了電源。
發射前的最後測試定於2026年底進行,並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進行。振動測試旨在模擬火箭發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機械應力,即對衛星進行強聲學刺激。如果測試顯示PLATO能夠在發射後安然無恙,它將被安置在歐洲最大的太空模擬艙中——大型太空模擬器。在那裡,太空船必須證明即使在惡劣的太空環境中也能完美運作。
+++2025 年 9 月 11 日更新+++
PLATO 已抵達位於荷蘭諾德維克的歐空局太空科學技術中心(ESTEC)。在那裡,這架太空望遠鏡將接收其太陽能電池板和遮陽罩。完成後,PLATO 將在歐洲最大的真空室——大型太空模擬器中進行一系列關鍵測試,以確保其能夠承受極端太空條件並達到預期性能。之後,PLATO 將被運送至法屬圭亞那庫魯的發射場。該發射場計畫於 2026 年 12 月搭載阿麗亞娜 6 號火箭發射,旨在搜尋圍繞類似太陽恆星運行的行星。 2025 年 9 月 1 日,PLATO 的兩個主要部分在奧伯普法芬霍芬的 OHB 連接後,經由萊茵河由船運抵達目的地。
2025 年 6 月 30 日的 DLR 訊息:
是否存在與地球相似的行星?它們是否像太陽一樣圍繞恆星運行?行星系統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和其他問題,歐洲太空總署 (ESA) 將於 2026 年底將 PLATO(恆星的PLA網路轉變和振盪)任務發射升空。從 2027 年起,它將開始搜尋太陽係以外的行星——特別關注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地球大小的行星。如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已經到來:2025 年 6 月 10 日至 13 日,這架太空望遠鏡的兩個主要部件將在位於奧伯普法芬霍芬的航空航天技術公司 OHB Systems AG 進行組裝。德國在望遠鏡的建造、運作和數據的科學分析中發揮關鍵作用。德國的貢獻和國際科學團隊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 (DLR) 負責協調。
「在歐空局批准PLATO任務近八年後,這顆衛星和這架擁有26個『眼睛』的獨特望遠鏡都已按時完工,」該任務的科學總監、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和柏林自由大學的海克·勞爾教授說道。 「這是一項傑出的成就。與許多其他太空望遠鏡不同,PLATO不需要一台複雜的望遠鏡相機——總共將安裝26台相機。它們將使PLATO能夠探測大約25萬顆恆星,尋找繞行行星。這26台高靈敏度相機是在有效載荷聯盟的成員國製造和測試的。聯盟成員與歐空局之間的計劃……
潔淨室中毫米級的精確度
在 PLATO 的工業總承包商 OHB System AG 的無塵室中,裝有 26 台相機的「光學平台」被吊到位於巴伐利亞州奧伯普法芬霍芬整合中心的太空船服務艙上方。服務艙內裝有太空飛行、控制和操作太空望遠鏡所需的所有組件,包括推進系統、與地球通訊的天線以及傳輸科學數據的系統。在過去的幾個月裡,這 26 台相機已經安裝在相機平台上。
此攝影平台已在服務艙上方以毫米級精度定位並對準。集成團隊隨後測試了電氣連接。在順利通過所有測試後,兩個衛星組件已牢固連接。未來幾週,該衛星將接受太空望遠鏡和資料處理系統的全面功能測試。
PLATO的下一個重要步驟是從奧伯普法芬霍芬運送至位於荷蘭諾德維克的歐空局太空研究與技術中心(ESTEC)。在那裡,PLATO將接收其太陽能電池模組和遮陽板,並在太空模擬艙中進行測試。之後,它將被運送至法屬圭亞那庫魯的發射場。 PLATO計畫於2026年12月搭載配備兩個固體燃料助推器的阿麗亞娜6號火箭發射。
26台相機掃描銀河系
PLATO 的獨特設計——它沒有使用大型望遠鏡鏡面,而是將 26 台望遠鏡相機安裝在一個公共平台上——最初將探測約 25 萬顆恆星,尋找其周圍的行星。為此,探測器將被引導至第二拉格朗日點 (L2)。該點距離地球 150 萬公里,也是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所在地。科學家預計,該任務將發現數千顆圍繞各種類型恆星運行的岩石、冰冷和氣體行星。為了探測這些行星,PLATO 將使用所謂的凌日法,這種方法也曾被先前的系外行星太空任務所採用,例如法國-歐洲的 CoRoT 任務和美國太空總署的開普勒任務。這項技術依賴於測量行星凌日引起的恆星亮度的規律性輕微波動(或“下降”)。之後,這些「候選行星」將利用地面望遠鏡在地球上進行更詳細的探測。
所有26台相機都採用相同的光學設計,但偵測器的讀取速度不同。兩台「快速」相機每2.5秒讀取一次數據,而24台「普通」相機則以25秒的間隔運作。快速相機的數據用於精確對準PLATO並使其保持在軌道上。普通相機是該任務的“科學主力”,記錄可用於識別潛在行星訊號的光變曲線。 PLATO不會產生系外行星的實際光學影像-就像我們太陽系行星的照片一樣,因為系外行星離我們太遠。相反,這些儀器測量的是恆星光的周期性變暗,這可以指示行星繞恆星運行的存在。
用於快速相機的精密讀出電子系統和資料處理系統(包括用於精確衛星對準的軟體)由位於柏林阿德勒斯霍夫的德國太空中心(DLR)太空研究所開發。除了2.5秒的快速讀出速度外,這些快速相機還具有另一個特殊功能:它們配備了藍色或紅色濾光片。這使得它們能夠同時記錄短波(藍色)和長波(紅色)的凌日事件。這些波長之間凌日訊號的差異可能表示觀測到的系外行星上存在大氣層。
德國協調歐空局任務
PLATO的科學有效載荷由一個國際聯盟開發和建造,該聯盟參與了硬體和軟體組件以及任務資料中心的運作。該聯盟由德國航天中心(DLR)牽頭。歐空局負責整個任務,包括太空望遠鏡的建造、太空船的發射、地面段、任務控制和運作。 PLATO科學資料中心的建立與協調由位於哥廷根的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主導。德國也在支援相機測試活動、資料處理流程的開發以及任務資料的科學分析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這些工作正在柏林自由大學、亞琛應用技術大學和科隆大學萊茵環境研究所(RIU)進行。從2026年底起,部分有效載荷的開發、資料中心以及有效載荷的運作將由德國航太局(DLR)在聯邦政府的資助下進行。搭載有效載荷的衛星將由OHB領導的PLATO核心工業團隊與泰雷茲阿萊尼亞太空公司和Beyond Gravity公司共同建造和組裝。
背景資訊:拉格朗日點 2 是什麼?
拉格朗日點2,簡稱L2,距離地球150萬公里,位於日地連線的延長線上。在這個位置,地球和太陽的引力相互平衡,使得衛星能夠以最小的能量消耗保持穩定的位置,並同時繞著巨大的太陽和相對較小的地球運行。 L2對天文學尤其重要,因為像PLATO或詹姆斯·韋伯這樣的太空望遠鏡可以在那裡不受地球輻射干擾地運行,並永久地觀測深空,同時與地球保持不間斷的通信。
[照片]
(A) PLATO 使命
從 2026 年開始,PLATO 太空望遠鏡將搜尋圍繞鄰近恆星運行的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B) 安裝遮陽板和太陽能模組後的 PLATO
歐空局的PLATO太空船位於荷蘭諾德維克的歐空局太空科學與技術中心(ESTEC)的一間無塵室中,其遮陽板和太陽能電池組件已組裝完成。該航天器目前已準備好進行最終測試,計劃於2026年底發射。 PLATO搭載26台攝影機,旨在發現並研究位於類太陽恆星宜居帶內的類地系外行星。在這張照片中,一張藍色毯子覆蓋著攝影機(頂部),以保護這些高度敏感的設備。
(C) PLATO 運輸後垂直定位
2025 年 9 月 1 日,PLATO 抵達位於荷蘭的歐空局 ESTEC。在那裡,探測器從無塵室的貨櫃中移入防護帳篷,帳篷內提供潔淨的空氣,以保護太空望遠鏡的敏感儀器和攝影機。航天器的 26 台攝影機最終將在水平運輸後垂直定位。
(D) 其中一台「快速」PLATO相機讀出電子設備的飛行模型
這是兩台「快速」相機讀出電子設備飛行模型之一,由德國太空中心柏林阿德勒爾霍夫太空研究所開發和製造,目前正在運往比利時進行進一步整合。四個相機感測器連接在頂部,資料傳輸和電源介面位於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