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7 月 9 日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全球在應對世界領導人在2015年達成的有關貧困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雄心還不夠”。
在最近一份有關實現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報告中,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雖然全球各國政府已經採取了“很多的行動”,但最脆弱的人口和國家“仍承受著最多的痛苦”。
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讓各國致力於動員各方採取行動,結束所有形式的貧困、消除不平等、抗擊氣候變化。點擊這裡瞭解這些目標。
報告主要審視了全球狀況,並記錄了聯合國193個成員國在實現17項目標方面的進展。雖然許多有關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趨勢在所有地區都是相同的,但地區差異仍然十分顯著。以下是六個你需要瞭解的一些關鍵目標的進展。
氣候變化
古特雷斯將去年描述為一個“關乎人類生存威脅”的年頭,在這一年實現減緩氣候變化目標的前景十分渺茫。溫室氣體排放不斷增加,氣候變化正在以比預期快得多的速率發生,全球各地都“明顯地受到了影響”。
全球領導人達成了一致目標,就是在工業化前的水準上將全球氣溫升高幅度控制2攝氏度以下,如果可能的話,控制在1.5攝氏度以下。全球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化前水準升高了1攝氏度,如果不做出足夠的努力,那麼全球將以不可持續的速率繼續變暖,到本世紀末完全可能超過3攝氏度。
雖然一些國家採取了積極步驟,制定氣候行動計畫,增加對這些活動的投資,但古特雷斯表示,全球在氣候減緩和適應方面需要“更具雄心的計畫和加速的行動”。
貧困
聯合國將極端貧困定義為基本人類需求被嚴重剝奪的處境,全球極端貧困率正持續下降,但下降速度不斷放緩,以至於全球無法實現到2030年確保極端貧困率不到3%的目標。古特雷斯表示,按照目前的估計,極端貧困率更有可能在6%左右——約有4.2億人,這一局面“令人嚴重關切”。
暴力衝突和災難對消除貧困造成了影響。在阿拉伯地區,極端貧困率此前不到3%。然而,敘利亞和葉門的衝突導致該地區的貧困率上升,使更多人遭受饑餓和無家可歸。
從歷史角度來看,人們有理由保持樂觀。2015年,全球極端貧困人口比例為10%,低於2010年的16%和1990年的36%。
饑餓
全球饑餓人數再次上升,2017年約有8.21億人營養不良,高於2015年的7.84億人。因此,全球每九個人中就有一人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
非洲仍然是最容易發生糧食短缺的大洲,五分之一的人口受到影響,即超過2.56億人。全球對農業部門的公共投資正在減少,古特雷斯指出,這一局面需要得到扭轉。他說:“迫切需要為小規模的糧食生產者和小農戶提供更多支援,同時迫切需要增加對可持續農業基礎設施和技術的投資。”
缺乏投資對發展中國家造成了最嚴重的影響。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有40%到85%的小規模糧食生產者,而歐洲則只有不到10%。
健康
國際社會在改善數以百萬計的人的健康、延長預期壽命、降低孕產婦和兒童死亡率,以及打擊最致命的傳染病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儘管如此,2015年全球約有30萬3000名婦女因妊娠和分娩併發症而死亡,其中大多數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全球在解決諸如瘧疾和結核病等重大疾病方面的進展已經停滯或速度緩慢,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即約35億人口,無法獲得基本的衛生服務。
古特雷斯表示,全球“需要齊心協力,以實現全民健康覆蓋、可持續的健康融資,並解決日益增加的包括心理健康在內的非傳染性疾病造成的負擔。”
性別平等
性暴力仍然存在。在過去12個月內,全球約有五分之一的15至49歲的女性遭受過身體暴力或由性伴侶實施的暴力。在全球47個最貧窮國家——聯合國稱之為最不發達國家,性暴力最為猖獗。
雖然一些與性別平等有關的指標正在取得進展,例如,切割生殖器官和早婚的普遍性已經顯著下降,但受影響的總人口仍居高不下。此外,造成性別不平等根源的結構性問題仍有待解決,例如法律方面的歧視、不公平的社會規範和態度、有關性和生殖問題的決策以及政治參與不足,這些問題正在破壞實現目標的努力。
古特雷斯秘書長說:“不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和女孩權能,我們就無法實現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
工作與就業
專家們一致認為,包括社會各階層在內的、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可以推動進步並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創造條件。在全球範圍內,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失業率退回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準,然而,全球經濟增長速度仍然較慢。年輕人失業的可能性是成年人的三倍。
古特雷斯說:“需要更多的進展來增加就業機會,特別是對年輕人來說,減少非正規就業和不同性別之間的薪資差距,促進安全可靠的工作環境,為所有人創造體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