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1 月 19 日
11月19日是“世界廁所日”(World Toilet Day),旨在鼓勵人們採取應對全球衛生危機的行動。今年的主題是不落下任何一個人,強調廁所不僅僅是廁所,它可以挽救生命、維護尊嚴和創造機會。
廁所可以拯救生命,因為人體排泄物會傳播致命的疾病。世界廁所日旨在激勵人們採取行動,應對全球環境衛生危機。 然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目前全世界仍有42億人沒有安全管理的衛生設施——占全球人口 一半以上。全球有6.73億人仍在露天便溺,91%生活在農村地區。還有30億人缺乏基本的洗手設施。
2016年,全球21%的醫療保健設施內沒有廁所,直接影響到15億多人,全球6.2億多兒童在學校缺乏基本個人衛生設施。
全球至少有20億人使用被糞便污染的飲用水源。估計衛生設施不足每年會導致43.2萬人因腹瀉死亡,每年有29.7萬名5歲以下兒童死于腹瀉。而且這也是引發腸道蠕蟲、沙眼和血吸蟲病等疾病的主要因素。
在長期受到衝突影響的國家中,5歲以下兒童因缺乏安全用水、衛生設施和個人衛生而可能死於腹瀉的平均人數比死於直接暴力的人數高出近20倍。水相關和衛生設施相關的疾病所致的生產力損失占許多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5%。 可持續發展目標6旨在確保到2030年所有人都能夠擁有安全的廁所,沒有人隨地便溺。但是,世界距離實現這一目標還很遙遠,若不能實現這一目標,將會影響整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落實。
2001年,世界廁所組織設立了世界廁所日,于2013年成為正式的聯合國日。在今年的世界廁所日活動中,聯合國水機制牽頭成立了一個國際機構任務組,鼓勵採取一系列行動,包括通過使用世界廁所日社交媒體資源來分享問題, 從而引發討論;通過參加或舉行活動來採取行動,並利用世界廁所日資源以促進改變。
什麼是“安全管理的衛生設施”?
當人們擁有“安全管理的衛生服務”時,這意味著他們使用的衛生廁所設施不與其他家庭共用,人不接觸糞便並安全地就地處置或在場外運輸和處理,從而保護人類和環境免受疾病因數的侵害。 例如:與管道下水道系統、化糞池或廁所相連的沖水/倒水馬桶;改進通風的坑式廁所;堆肥廁所;或是用平板覆蓋的坑式廁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