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圖說:網路截取

2024年4月3日

在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即將宣誓就職而兩岸關係持續緊張之際,專門負責處理對台關係的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勞拉·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又一次訪問台灣,並且分別與總統蔡英文、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以及台灣在野黨領袖舉行會晤。

圖說:網路截取

2024年3月26日

華盛頓— 台灣當選副總統蕭美琴在5月20日正式就任前接連訪問美國及中東歐的行程已經結束並在星期日(3月24日)返回台北,台灣外交部在證實她的出訪時也說明了蕭美琴訪問歐洲的情形。

在3月中旬低調訪美的私人行程結束後,蕭美琴隨即轉往歐洲拜訪與台灣友好的議會人士,3月18日在捷克參加智庫活動後接著到布魯塞爾拜訪歐洲議會,與第一副議長奧特馬·卡拉斯(Othmar Karas)舉行會談。

圖說:網路截取

2024年3月26日

聯合國安理會週一(3月25日)打破數月僵局,通過了一項決議,要求「立即」在加薩停火。

「這必須是一個轉折點。這必須導致在實地拯救生命,」駐聯合國的巴勒斯坦代表裡亞德·曼蘇爾(Riyad Mansour)情緒激動地對安理會說。 「這必須是顯示終結這場對我們的人民的殘暴攻擊的信號。」

圖說:網路截取

2024年3月19日

美國和日本週一(3月18日)提出一項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強調各國應遵守禁止在太空部署核武的條約,這一舉動似乎是針對俄羅斯的。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華盛頓認為莫斯科正在開發一種天基反衛星核武器,其爆炸可能會擾亂從軍事通訊到基於電話的叫車服務等一切事物,從而造成嚴重破壞。

圖說:網路截取

2024年3月12日

華盛頓— 有30國超過260名議會人士參與的對華政策議會聯盟(IPAC)上週宣布,正式啟動一個有關台海安全的「迷霧行動」(Operation MIST-Measure Impact of a Shock in the Taiwan Strait),呼籲全球各國評估台海危機對它們的影響以便為此做好準備。

圖說:網路截取

2024年2月27日

匈牙利議會週一(2月26日)批准瑞典加入北約的申請,結束了歷時18個月的拖延。這個西方軍事聯盟的擴展是對歷時兩年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的回應。

瑞典成為北約第32個成員國,在此之前,其北歐鄰國芬蘭去年入盟。北約聯盟接納新成員國必須得到全體現有成員國的一致同意,匈牙利先前是最後一個仍未批准瑞典入盟的北約成員國。

圖說:網路截取

2024年2月20日

日本國土交通省表示,七國集團(G7)的交通部長於週二(2月20日)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2點鐘召開線上會議,討論紅海危機及其對航運的影響。

除了日本外,七國集團還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和加拿大。他們將與歐盟、國際海事組織和國際運輸論壇共同與會,分享資訊並討論可能的聯合聲明。

圖說:網路截取

2024年2月20日

菲律賓與美國星期一(2024年2月19日)在南中國海展開聯合空中巡航後,中國軍方當天深夜指責菲律賓“拉攏域外國家攪局南海”,組織所謂聯合空中巡邏並公開炒作。

發表在中國國防部網站上的聲明說,南部戰區組織一線海空兵力嚴密監控,情況盡在掌握;戰區部隊保持高度警惕,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海洋權益,堅決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

中國聲稱對幾乎整個南海擁有主權,儘管菲律賓、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也表示他們擁有部分海域的主權。

圖說:網路截取

2024年1月30日

華盛頓— 台灣政府駁斥譴責北京當局在美中曼谷高層會談後發布有關中方在會中提到“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風險是'台獨'”等相關說法的聲明。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事辦主任兼外交部長王毅當地時間1月26和27日在泰國曼谷舉行了兩天的會談。

圖說:網路截取

2024年1月30日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週一(1月29日)警告稱,如果國會不批准新一輪援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保衛戰將面臨風險。

布林肯在華盛頓與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簡而言之,如果沒有它,烏克蘭人所取得的一切成果以及我們幫助他們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將岌岌可危。”